共铸辉煌·中冶华章丨中冶焦耐: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国家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1953年,业务领域涵盖炼焦化学、耐火材料、石灰、自动控制、市政设施建设工程与环境工程等,为客户提供项目规划、咨询、设计、工程监理、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技术服务等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项目全过程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成立伊始,中冶焦耐便承担起引领中国焦化设计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目前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焦化、耐火材料和环境工程技术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冶焦耐创造了行业内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是中国焦化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重点项目的“建设者”,是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2022年以来,中冶焦耐连续两年获评国资委年度“科改行动”专项考核标杆企业。截止目前,中冶焦耐已顺利完成了1000余个设计咨询项目和200余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包含焦炉2000余座、耐火材料厂300余家、石灰窑400余座。按照技术和服务的全面性、人力资源、年营业额、每年承担的焦炉数量等方面做比较,中冶焦耐在本领域排名世界第一,为全球排名前50大钢铁企业中的28家提供服务。 目前,中冶焦耐正以“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工程公司”为核心功能,不断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倾力实现工艺流程绿色化、设备选型高端化、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化、装备系统集成化,为推动焦化行业高水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冶焦耐的前身,是原重工业部于1953年成立的鞍钢黑色冶金设计企业。建国初期,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各地的技术人才为恢复鞍钢建设奔赴鞍山,办公地即为“鞍山焦耐院办公楼”。此后,从大楼中陆续走出了五个钢铁院(即中冶京诚、中冶赛迪、中冶华天、中冶南方、中冶东方)、两个矿山院(即中冶长天、中冶北方)、一个洛耐院(中钢洛耐院)、一个热能院(中钢热能院),可以说,“鞍山焦耐院办公楼”是“新中国钢铁科技的摇篮”。2009年7月24日,大楼被鞍山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受时代影响,“鞍山焦耐院办公楼“的设计采用了欧式建筑模式,立面处理、室内外装修采用了仿清式建筑的手法。大楼占地17200平方米,全楼四层,楼高21米。主进口塔楼部分8层,地下1层。塔楼部分高46.5米,顶部为防空用瞭望塔。楼内的举架高4.5米,采用了仿清式建筑的某些手法,楼内的走廊、门、窗户采用了各种雕花装饰。 1958年,在刚刚完成了鞍钢化工总厂、本钢焦化厂、武钢焦化厂、洛阳耐火厂等大型设计的基础上,中冶焦耐成功自主创新设计了中国的58型焦炉,使中国的炼焦技术一举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58型焦炉在北京焦化厂首次建成投产,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解决人民大会堂用煤气作出了贡献。同年,我国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综合性地区耐火厂——洛阳耐火厂和北京耐火厂也先后一次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已达到较高技术装备水平。 中冶焦耐设计国内第一座焦炉,称为58型焦炉,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为人民大会堂供煤气 1960年11月,朱德视察北京焦化厂,为工厂题词“全力发展煤的综合利用”,同时题写了“北京炼焦化学厂”的厂名 1964年,为积极做出响应党中央关于”三线建设“的号召,中冶焦耐在攀钢焦化项目上采用大型机械化煤场、5.5米大容积焦炉、蒸馏法生产工业萘、热油进料连续精苯等新工艺进行设计并一次投产成功,成为中国焦化工业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攀钢耐火材料工程中,中冶焦耐设计了新型的大砖炉衬和冶金石灰,使攀钢焦化、耐火工程设计双双被评为国家优秀设计。 攀钢一期焦炉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施工的第一代5.5米大容积焦炉,设计炉龄为25年,于1970年6月投产运行。直到2009年,因攀钢扩大产能需求,该焦炉才落下历史帷幕。自1970年~2009年,该焦炉共计“服役”39年,是当之无愧的“红旗焦炉”。 我国第一座炭化室高5.5米JN55-1大容积焦炉(攀钢,设计炉龄25年,实际使用炉龄39年) 宝钢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标志。宝钢焦化一期工程全部由日本引进,二期工程建设要求不低于一期水平,三期工程不但工期紧、控制投资难度大,更是完全由中冶焦耐自己规划、设计完成。1991年5月,宝钢二期焦化工程一次投产成功,1997年底,宝钢三期焦化、石灰工程先后顺利投产。 宝钢二期焦化工程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焦炉部分的国产化率为100%,名列宝钢二期各大工程之首。三期炼焦国产化率则再次增加,达92%。而以中冶焦耐为主进行组态和调试的配煤、焦炉加热、干熄焦、煤气精制等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也稳定正常地运行。 宝钢二期、三期焦化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使中国的焦化工业跨越了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国焦化工业与国际90年代领先水平接轨。与一期相比,国产化设计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3亿美元以上。2001年,宝钢三期焦化工程荣获国家设计金奖。 干熄焦是针对传统湿法熄焦而言的,它是利用惰性气体与炽热焦炭换热,利用余热锅炉生成蒸汽并发电的技术,过程中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彻底消除了湿法熄焦产生的含有大量酚、氰化物和硫化物的熄焦蒸汽对大气的污染。因其具有非常明显的节能、环保效益,以及改善焦炭质量的综合效益而成为国家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和支持的技术,并列入相关的规范、标准等法规性文件,要求在全行业重点推广应用。 1999年12月,中冶焦耐开展了“以设计为龙头”的干熄焦国产化一条龙开发工作。目前,中冶焦耐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的干熄焦技术。历经数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干熄焦大型化要重点解决的多项难题,最终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干熄焦成套技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马钢干熄焦工程被国家经贸委列为第一套国产化示范工程,是中冶焦耐最早采用国产化技术总承包的干熄焦工程,该工程于2002年11月7日开工建设,2004年3月31日投产,同年6月18日成功并网发电。以马钢干熄焦工程为依托的“干熄焦引进消化吸收一条龙开发与应用”研发课题,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该项目一项核心专利荣获国家专利金奖。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冶焦耐建设的海内外干熄焦装置约200余套,每年可处理焦炭2.25亿吨、每年可回收红焦显热生产高温度高压力蒸汽1.25亿吨、增收节支超过120亿元,发电量达347亿千瓦时。以中冶焦耐总承包建设的山西美锦焦化项目260吨/时干熄焦为例,两座干熄焦装置每年可处理约400万吨焦炭、每年节约用水量约256万吨、每年利用回收的蒸汽发电量达6亿千瓦时,相当于项目所在地山西省清徐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五分之一。 2019年,由中冶焦耐以第一完成单位牵头组织申报的“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荣获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殊荣,以此来实现了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和中国冶建行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由中冶焦耐牵头与北京科技大学、鞍钢集团联合完成,以解决炼焦行业清洁高效生产的核心问题为导向,依托863计划重点项目,在清洁炼焦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做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科技成果在鞍钢、宝钢、台塑越南河静等海内外项目中实现系列化应用,实现国内大型焦炉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海外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使我国焦化行业煤资源消耗、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力促进了钢铁行业集约与绿色发展,提升了中国工业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清洁高效炼焦技术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成为了焦化领域掌握世界高端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国家,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与国际同行业巨头同台竞争的能力与实力,第一次让中国焦化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为中国焦化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尊重。 与传统技术相比,项目研发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以鞍钢四期焦化项目2座7米焦炉为例,年产焦炭152万吨,焦炭销售额可达数十亿元;因炼焦耗热量降低,每年节省燃料成本328万元;因焦炭质量改善、对炼铁产生的延伸效益每年增收2300万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作为中国冶金建设“国家队”焦化、耐火材料与石灰单元的唯一成员单位,中冶焦耐始终牢记央企的初心和使命,以钢铁报国为情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引领中国焦化行业发展为己任。未来,中冶焦耐将不断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科学技术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不断推动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实现“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贡献焦耐力量。
上一篇: 安定股份收盘跌落197%翻滚市盈率1231倍 下一篇: 关于清织高速清织互通至犁倭互通全幅关闭施工期间施行暂时交通管制的布告